在中国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的叛逆行为大闹天宫,令玉皇大帝的地位显得尴尬无比。作为三界的主宰,玉帝应该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任何威胁;然而,面对如此强敌的孙悟空,他却显得无能为力,令人不禁思考,究竟是什么让玉帝坐上了玉帝之位?难道他真的实力不济吗?
在凌霄宝殿,被孙悟空捉弄的玉皇大帝,其全名为“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”,这一长而复杂的名字在书的开篇就已出现。当时,孙悟空在花果山上打破石茧而出,他的眼睛闪烁着金光直冲云霄,给玉帝带来了不小的震撼,也因此提到了玉帝的名字。提及玉帝的真实姓名并非偶然,天上实际上有五位玉帝,而文中所提及的正是这一背景。
根据历史文献《玉帝圣号同异考》,这五位玉帝中,第一位是太微玉帝,也就是汉武帝;第二位则是梵天玉帝,他的身份是汉宣帝,两位都是西汉时期颇为杰出的皇帝。第三位玉帝是焰华少微玉帝,即汉哀帝;第四位玉帝则是紫微玉帝,原文称为汉光帝,实际上这里指的是刘秀光武帝。三位汉代皇帝中的优秀者为何能成为玉帝?除了汉哀帝,其他三位都可算是杰出的治理者,然而,作为凡人的他们,终究不过是死后得以飞升的名号,真正掌控三界的玉帝显然别有其人。
展开剩余74%在道教的体系中,真正的玉帝姓张。这个名字并不稀奇,因为道教中姓张的名人太多。然而,玉帝的全名依然成谜。或许最初给他取名的人隐去了自己的名字,只留下一个“张”字,使后人难以捉摸。这几千年来,众多学者和作家对玉帝的名字各抒己见,有人将《西游记》与《封神演义》结合起来,给玉帝起名为“张百忍”,或称为“张友人”、“张友仁”等。传说中,姜子牙在封神时故意留下玉帝的职位,想自己成为玉帝,但在推举时却不便直言,于是玩起了谜语暗示自己是玉皇大帝,最终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百忍站了出来,表示自己是玉帝人选。姜子牙未曾预料到这个变数,最终不得不将玉帝的职位封给张百忍。
虽然玉皇大帝被视为高高在上的神灵,但其实神灵的形象往往是人类创造的。玉帝的真实实力其实还要看作者的笔触。根据道教的传统说法,玉帝是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主宰,面对孙悟空的叛乱,即使是像如来这样的大能也要心怀敬畏,玉帝的自信可见一斑。然而在《西游记》的叙述中,玉帝的形象却被弱化,他不仅缺乏战斗能力,还时常需要请佛祖出面协助,显得极为尴尬。这样的玉帝,几乎无法有效管理三界,往往有些地方对他而言更是无法可施。
在孙悟空的西天取经途中,他还获得了一位强大的“大哥”——镇元子,称为“地仙之祖”。镇元子的五庄观是连玉帝都不敢轻易干预的地方。他选择在此隐居,自然是因为那里的“人参果树”。这种珍贵的天材地宝是自然赐予的,即使是镇元大仙也无法亲手种植。当年,他在游历时发现了人参果树及其周围丰富的灵气,于是便在此落脚。人参果成熟极为缓慢,传说凡人若是闻闻其香气,便能延年益寿,因此镇元子独自占有此宝物,无人敢轻言夺取,唯有一个闻名天下的“贼头”敢尝试。
除了五庄观,玉帝更找不到另一个相关的地方,那就是孙悟空的学习之地——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。菩提祖师的道场妙不可言,他一旦想躲藏,纵使再强大的人也无法找到他。初次孙悟空来到时正好遇到一个砍树的樵夫,樵夫知道山上住着神仙,然而当孙悟空再次寻找时却发现那里已然成了荒山,而那位樵夫和神仙亦不再可见。菩提祖师的隐秘之地,名字更是奇妙,实际上是个字谜,谜底是个“心”字。这两处道场,一个令玉帝不敢接近,一个他根本找不到,都是他难以支配的领域。
另一个让玉帝无能为力的地方是西牛贺洲的灵山大雷音寺,那里乃是如来佛祖的驻地。如来佛祖不仅实力强劲,而且在西牛贺洲的大妖们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威严。玉帝曾派遣“九天荡魔祖师”下界捕杀妖怪,然而当祖师抵达西牛贺洲时,如来佛祖显然对他的到来极为不欢迎,也不愿意让他对这里的妖怪下手。尽管这里隐藏着许多妖物,但为了避免与如来正面冲突,祖师只能罢手而归。当玉帝获悉结果后,轻轻一挥手,示意他们停下此事,毕竟西天的佛母和那些妖怪关系紧密,他并不热衷于除妖。
最后一个玉帝也无法管理的地方便是花果山的水帘洞。孙悟空未成佛之前,天庭就无法攻下花果山;而当他成佛后,花果山的地位更显尊贵,玉帝更是对其心生畏惧。成佛后的孙悟空无论在何处都有神迹显现,随便一处晒经的地方,都会出现“晒经石”之字样。花果山已成为他的“道场”,如同观音菩萨的普陀山。尽管玉帝居于三界至高之位,但他也不能随意干涉孙悟空的道场。虽然观音菩萨性情温和,或许不会对玉帝反抗,但如果他真的去侵犯斗战胜佛的地盘,孙悟空又怎能轻易放过他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同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